4/26/2012 0 Comments 健美搖擺鞋 兒童老人少穿穿對運動鞋,能減肥?不少名牌運動鞋,近年紛紛推出號稱有減重功效的鞋款,還有所謂健走搖擺鞋,鞋底有蹊蹺,設計成弧形。「挺直腰桿、舒服地走!」廣告詞十分吸晴,標榜符合人體工學,行走間可幫助消粍熱量,因而在網購及實體店面熱賣。
追求輕盈體態,是現代人永不停止的大夢。運動鞋成了減重秘密武器,是有影或嘸影?台大醫院骨科醫師陳沛裕指出,健美鞋鞋底採圓弧形設計,穩定度較差,稍不小心就可能有扭傷意外,提醒兒童及老年人少穿這種鞋。也有專家指出,與其穿減重鞋,不如增加運動次數和強度,減重更有效。 30歲愛用者王先生,每天從南京東路住家,走到東吳大學城區部上課。他把走路當運動,希望順便瘦身,特地買了一雙搖擺鞋穿看看,「能不能幫助減肥。」 陳沛裕表示,他也是健美鞋愛好者,因為這類鞋款穿起來,足弓有飽滿支撐,腳跟和腳趾所處位置,有圓弧設計,能把身體重心維持在中心部分,使得腳跟和腳趾的受力相對較小。 搖擺鞋的弧形鞋底,號稱能幫助調整站姿,固定人體著力點,減緩走路對足部的衝擊,增加背、腹、臀和大小腿肌肉運動。因此,穿著健美鞋,可讓雙腳既有吸收衝擊的柔軟度,自然而然腳跟先著地,走路較省力,對於有足底筋膜炎、跟腱炎、扁平足、以及大趾外翻等腳部病變者,有保護和減輕症狀的效果。 至於減重,台灣大學體育室副教授簡坤鐘說,搖擺鞋底不是平面,會隨著行走,著力點固定在前、中或後方,每個步伐著地時,由面變成點。穿著者為了取得平衡,踝關節需多費力氣,並多拉扯小腿肌力,「的確比一般運動鞋要多花一點力氣。」 不過,「要靠這些力氣減肥,微乎其微。」簡坤鐘說,平常也可靠伸展運動拉扯腿部肌群,且減重必須要能增加心跳強度、持續性,「還不如天天多運動十分鐘,效果可能更好。」 簡坤鐘說,由於搖擺鞋要多費力氣取得平衡,如果是馬拉松等長跑者,跑步時間長,可能不適合穿它去跑步,以免有跌倒之虞。 陳沛裕表示,雖然健美鞋可提供足弓獲得適當的支撐,減少足弓的負擔,但也因為鞋底是圓弧造形,因此穿著初期需有一段適應期,加上它的鞋底較軟,走路稍有分心,可能會發生扭傷意外,他個人就有兩次「拐腳」經驗。 陳沛裕認為,市售健美鞋適合一般人健走或登郊山使用,但不建議骨頭軟組織尚未發育成熟的兒童,以及年逾50歲者穿著,特別是有糖尿病足的患者可能合併末稍感覺神經病變,雙腳對平衡感較不足,這類病人還是不要跟著流行「走」。 台北振興醫院物理治療師武而謨指出,減重鞋的原理,和高跟鞋相反,高跟鞋是讓重心集中在前方;減重鞋是重心後移,走路時應比較費力,但也可能小腿肚肌力變佳,而出現蘿蔔腿。 全文網址: 健康主題館/健美搖擺鞋 兒童老人少穿 - 聰明選好鞋 - 健康話題 - udn健康醫藥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378933#ixzz1tAJ4QGrT Power By udn.com
0 Comments
1/20/2012 0 Comments 長輩防跌 放慢腳步選一雙好鞋【記者詹建富/報導】
合腳防滑 勝過漂亮鞋面 有的兒女為表孝心,買雙新鞋給長輩穿,但老人家穿鞋,重點不在漂亮的鞋面,而應注意其鞋底。黃美涓強調,老人家選購鞋子有要領,因為有的老人家會有足趾外翻或扁平足的現象,因此必須以合腳為首要;其次是選擇具防滑的橡膠鞋底,捨棄真皮鞋底。另外,不要選綁鞋帶的鞋子,改選附有魔鬼氈的鞋子為宜,如此可減少因鞋帶鬆脫而絆倒自己的風險。 環境不佳或者視力退化 衛生署統計,年滿65歲以上老人,平均每10人就有3到4人有過跌倒經驗,跌倒是老人家發生事故傷害的第二大原因,輕者可能只是挫傷、瘀血,重者可能骨折、腦傷,甚至臥病不起。台大醫院北護分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黎家銘指出,老人跌倒的原因,大致可分為本身老化(或疾病)引起,或外在環境因素;由於老化致視力不清,走路被絆倒,也可能因骨骼關節退化,活動度變差,以致步態平衡不佳,若生病致身體虛弱,更可能發生跌倒意外;至於環境因素如地板濕滑、出現雜物,以及鞋子不具防滑功能等,也容易造成老人摔跤。 活動增加跌倒好發季節 黃美涓從臨床觀察,年節前後確實是老人跌跤的好發季節,主要是這段期間,家家都要除舊布新,忙著張羅採買年貨,或者下廚歡迎女兒、女婿回娘家,甚至出門串門子,這些都會提高老人的活動量,只要稍不小心,就難免出意外。特別是掃除過後,近年來不少家戶選擇拋光石英磚,地面容易有水漬而變得濕滑;或者地板打完蠟後,反而會較無摩擦力,老人如果不小心就會跌倒。同樣的,如果進出廚房而腳下有油漬,或者浴室有積水,都可能會有失足危險。 鋪小地毯反成危險地雷 有的家庭為了迎接新氣象,地面上多鋪了小地毯, 雖然增加喜氣,也有保暖效果,但如果老人家不習慣,或者小地毯沒有止滑效果,走在上面反而會變成增加跌倒機會的「地雷」。除了外在因素,黎家銘提醒,有的老人家迷信過年期間不要吃藥,或因看到兒孫回家團圓而心情太high,忘了用藥,以致血壓和血糖未獲控制,也容易會有頭暈眼花,因而增加跌倒的機會。 不能輕忽平地也會跌倒 值得一提的是,千萬別以為老人容易跌倒的地方是地面崎嶇處,黎家銘表示,該院曾針對萬華地區65歲以上老人進行社區健康篩檢,發現其中逾6成老人跌倒地點發生在戶外,而且又以走在平坦路面上跌倒最為常見。黎家銘表示,年後外出購物、串門子的機會也不少,老人若四處趴趴走,一旦閃神,一不小心就可能出意外。 開年跌跤兒孫跟著受苦 長庚醫院桃園分院院長黃美涓指出,往年農曆過年前後,都會有不慎滑跤、閃到腰或骨折的老人家來報到,嚴重的甚至需要住院治療。雖然平常日子老人家跌傷意外也不罕見,但若在過年前後發生意外事故,就會壞了興致。跌倒意外原因千奇百怪,也有攝護腺肥大的病人,半夜起床小便時,視線昏暗,要跨過廁所門檻卻不慎跌倒,造成骨折。 全文網址: 長輩防跌 放慢腳步選一雙好鞋 - 健康迎新春 - 健康話題 - udn健康醫藥 12/30/2011 0 Comments 平衡感差 肥胖老人跌倒機率高(路透紐約29日電)美國研究指出,相較於瘦子,肥胖老年人較可能失控跌倒,不過嚴重超重的人或許較可免於受傷。
研究人員表示,對於瘦弱的老年人來說,跌倒通常是個大問題,因為他們特別容易骨折,然而肥胖也有其風險。這項研究刊登在「美國老年醫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上。 紐約雪城大學(Syracuse University)進行此研究的海姆斯(Christine Himes)表示:「肥胖者可能較難維持平衡。」 她並說,肥胖老年人失足時,比較不能迅速反應,以阻止跌倒。 海姆斯與同事雷諾茲(Sandra Reynolds)調查1萬755名65歲以上老人發現,兩年內不論在任何地點,與正常體重老人相比,肥胖老人跌倒機率高出12%至50%。 跌倒機率隨肥胖程度提高而增加,身體質量指數(BMI)達40以上的老人,跌倒機率高出50%。BMI值達40以上,大約相當於超重45公斤的男性,或是超重36公斤的女性。 研究受訪者每兩年接受調查,1998年至2006年間,這群老人共回報9621起跌倒案例,其中超過3100起造成嚴重傷害,需醫療照護。 跌倒的老人之中,23%為肥胖者。研究期間沒跌倒的老人僅不到20%。 研究人員把與肥胖及跌倒風險相關的健康狀況均列入考量因素,例如關節炎、腳痛、糖尿病和中風。然而,肥胖本身仍然與高跌倒風險有關。 不過,至於跌倒受傷的機率,肥胖程度最嚴重、BMI值達40以上的老人,相較於正常體重的老人,受傷機率降低1/3。中央社(翻譯) 12/30/2011 1 Comment 預防老人跌倒 多運動訓練平衡力
台灣65歲以上老人一年跌倒的發生率約為10%至20%,跌倒不僅造成活動能力的衰退,也因為害怕再跌倒而減少活動,進而造成其他功能的喪失與依賴。 ◎老人跌倒的危險因子: ●內在因素:老化對姿勢平衡和步態的改變,扮演重要的角色。年紀的增加伴隨著本體感覺輸入的減低、反射變慢、維持姿勢的肌肉力量減退、日常生活功能或認知功能障礙、視力不良等,都會導致跌倒。此外,一些急性與慢性疾病也會造成跌倒。 ●外在因素:多重藥物的使用(超過4種以上),其中以精神科藥物、Ia類抗心律不整藥物、毛地黃、利尿劑的相對危險性較高。 ●環境因素:光線不良、地毯滑動、浴室未裝設扶手與防滑地板等安全設施、不平或對比不明顯的樓梯、破損或濕滑的地板、未固定的電線等。 ◎如何預防老人跌倒: ●運動:尤其以下半身的肌力訓練,以及平衡感訓練,對防範跌倒最有效。例如太極拳,動作緩慢,並力求身體各部位的放鬆與平衡,能增加下肢肌力,使控制姿勢的能力較好。 ●居家環境的改善:室內及樓梯間保持明亮,地板避免濕滑有凹洞,固定會滑動的地毯,階梯與浴室設置防滑設施,並裝置扶手。通道處不放置家具或其他物品,電話線與延長線沿著牆垣,常用的生活用品放在伸手可及之處,避免站在椅上取物等。 ●若是有服用抗精神病用藥、鎮靜劑、安眠藥、抗憂鬱劑,或同時服用4種以上藥物,應詢問醫師,停止不必要的藥物或降低劑量。 ●使用輔具:例如使用床邊的扶手與警鈴、柺杖、助行器、髖部保護等。 ●其他: (1)強化骨骼的藥物:目前有很多藥物用來預防或治療骨質疏鬆,進而預防骨折,如荷爾蒙、鈣片、維生素D、雙磷酸鹽類藥物等。 (2)心血管問題: 有些跌倒意外是因為合併有心血管疾病的問題,例如服用藥物或心臟節律出問題引起昏厥。因此需要定期的追蹤治療。 (3)視力問題:視力不良的老人有較高的機率在跌倒時造成骨折。所有的老人均應做視力評估,需要時,應轉診眼科醫師處理。 (4)鞋子種類:老人所穿著的鞋子應大小合適、鞋底有止滑的功能。低跟的鞋子有較好的靜止與動態平衡。 跌倒是老人常見的健康問題,對於曾跌倒或再發性跌倒的老人,應諮詢醫師詳細的評估,找出所有可能導致跌倒的原因與危險因子,做適當的處理,如此才能有效減少跌倒的機會。 (作者為台大醫院老年醫學部醫師) 12/25/2011 0 Comments 健康學園新課程 教老人保命防跌【記者胡慕情台北報導】老人和孩子的健康,是家庭最脆弱的關節。北市衛生局昨天舉辦「96年健康學園自主管理頒獎典禮暨保命防跌班成果發表會」希望透過教育宣導,讓幼童和孩子都能健康生活。
首創推廣幼兒園所「健康學園」的台北市衛生局,今年推動「保命防跌」活動,教老人家預防跌倒、增加肌力。台北市衛生局健康管理處長陳美如說,「健康學園」今年由評鑑轉型成「自主管理」與「特色發展」模式;在12個行政區開辦免費的「老人保命防跌班」,藉為期3個多月的衛教與運動課程,讓社區的中老年人習得防跌概念,建立運動習慣強化下肢肌力與平衡。 目前獲得「健康學園自主管理院園所」的幼稚園所共有4百多家,普遍都能落實衛生保健,如口腔保健、視力保健、飲食營養與衛生、傳染病防治、事故傷害防制等。南海幼稚園長張衛族說,透過自我評鑑與查核制度,園所會更仔細觀察孩子所需,如遊憩器材的安全會更加小心,減少意外狀況。 內湖區健康服務中心主任何叔安說,內湖區健康服務中心招收55歲以上社區長者,每週四進行2小時的運動與防跌衛教課程。課程包括老年人生理變化、老年人心理健康、老年人慢性疾病、老年人飲食指南、骨質疏鬆症、居家環境安全與改善、如何處理跌倒事件、老年人用藥安全、戶外交通安全、老年人輔具運用等;運動課程有:大肢體關節運動、下肢肌力組合、保命防跌操、改良式太極拳五式運動。 何叔安表示,在課程實施後,曾委託國立護理學院運動保健系分析學員身體功能變化,在6個測定項目中有5項(屈膝起立、睜眼單足站、20公尺行走距離、 平衡、步態),發現學員明顯進步。根據老人學的概念,老年人的身體功能在自然情況下會呈現衰退現象,未退步即可視為進步。 全程參與活動的內湖區健康服務中心學員劉奶奶說,去年遭喪偶又因跌倒骨折住院,有半年時間無法走出戶外。但在參加防跌課程後,步態已比較穩健,下肢力量也逐漸恢復。「雖不像年輕可以活動自如,但比較不害怕跌倒;跟其他人相處,心情也逐漸開朗起來。」 12/20/2011 0 Comments 銀髮族預防跌倒,平衡訓練打倒骨質疏鬆潘筱萍醫師( 書田診所 )根據統計資料,在台灣,50歲以上的女性30%有骨質疏鬆的問題,65歲以上,甚至有50%的人有骨質疏鬆。
書田診所復健科醫師表示,1/4銀髮族,在一年內可能跌倒,而骨質疏鬆的人跌倒發生骨折的機會比一般健康的人高2-8倍,且骨折機率隨骨質疏鬆程度而倍增。 醫師指出,骨質疏鬆在早期並無明顯的症狀,許多患者都是在發生骨折意外時,才發現自己有骨質疏鬆的問題。據臨床統計,因骨質疏鬆而發生骨折的部位,以胸腰椎、手腕、髖關節最常見,輕者造成短時間的不便,嚴重者甚至會影響一輩子的生活品質。 如何預防骨質疏鬆所造成的骨折? 1.早期預防骨質疏鬆。 2.絕不忽略骨質疏鬆之治療、運動、追蹤。 3.減低跌倒之可能性。 在早期預防方面,高危險群:1.體重過輕(體重-年齡<20,或BMI<20)。2.成年後經常骨折者。3.父母遺傳。4.長期使用類固醇、抽煙或喝酒者。5.有特殊病史,如副甲狀腺功能抗進者。平時就應留意自我身體狀況,定期做骨質密度檢查,由於在早期並無明顯的疼痛不適,因此當檢查出骨質疏鬆時,應持續治療、運動、追蹤,不可因無不適症狀而放任不管。 如何減低跌倒之可能性?醫師表示,造成銀髮族易跌倒之高危險因素可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內在因素」,有特殊筋骨關節病變、反應較慢(含平衡功能失常)、感覺能力差(視、聽、本體覺差)、身體疾病或服藥、年老體衰……等。第二部分是「外在因素」,在居家環境中跌倒的佔了1/3,特別是廚浴樓梯、濕滑或不平地面、昏暗空間、光差大……等地方;外出時,新環境、照明差、移動物體、不平路面……等都是容易跌倒的原因。 醫師提醒,骨質疏鬆的人跌倒發生骨折的機會比一般健康的人高許多,因此要預防骨質疏鬆可能帶來的傷害,最重要的是要避免跌倒,因此建議骨質疏鬆的患者以及高危險群,除了定期做骨質密度檢查外,應該還要做好「平衡訓練」,加強自己的平衡能力,避免跌倒,預防嚴重骨折的發生。 12/13/2011 1 Comment 常暈眩老人 拐杖隨身帶 保命防跌最重要您是否注意過,年紀漸長的父母上下樓梯常常感到天旋地轉,或是彎腰起身後眼前發黑,站都站不穩,這其實是因為老人家身體機能老化,身體的平衡系統變差,加上造血功能退化,及腦部循環血流量減少,很容易出現眩暈。許多老人家常因為這一時的天昏地暗,站立不穩而跌倒,加上老人家骨骼退化、鈣質流失,很容易就造成骨折。
另外,老人家動作比較緩慢,反應也比較不靈敏,為了預防老年人突然眩暈跌倒,要建議他隨身帶根柺杖,除了可以分攤關節承受身體重量,還能避免突如其來的眩暈,造成站立不穩而跌倒。 老人家多半剛開始都排斥拿柺杖,認為這是向「老」屈服,但其實老人的身體關節用了50、60年,尤其膝關節與骨盆處髖關節,更是承受全身重量最多的地方,耗損也最嚴重,從退化性關節炎最常發生在老人身上可知一二。因此,拿柺杖不但可以分攤身體重量,減少關節負重,並減緩關節軟骨磨損、減輕退化性關節病變的不適。另外,拿了柺杖,路上行經的車輛會主動禮讓,避免碰撞發生,增加老人的安全性。 老年保健是每個人都要學習的課題,不要害怕承認自己變老,除了疾病因素外,老人家最好出門就帶柺杖,這是最基本的保健之道。為人子女者要多鼓勵父母,不要因不服老而疏忽了身體保健,更要適時提醒,才能避免跌倒的傷害。 (本文作者為財團法人振興復健醫學中心老年醫學科主任) 老年人常眩暈原因 ●身體機能的逐漸老化:耳神經主要負責身體的聽覺與平衡,隨著年紀增長,身體各項功能都漸進式的退化,人體的生理平衡系統不像年輕時那麼敏銳,平衡失常,很容易發生眩暈。 ●老年人造血功能衰退:因此容易出現貧血,在快速變化姿勢或是動作改變稍大時,就會產生眩暈、疲倦或精神不濟。 ●骨刺壓迫到脊椎動脈:老年人因為頸部脊椎經過長年累月的磨損,頸椎間隙會向外展延,也就是俗稱的骨刺,這時只要頭部左右轉動幅度較大,骨刺壓迫到脊椎動脈,血流量一時突然不足到達腦部,就易造成眩暈。(王崇仁) 引用: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7/new/may/26/today-life18.htm 11/28/2011 0 Comments 60歲以後防摔跤華夏經緯網 2011-07-14 15:25:04
按國際標准保守計算我國目前每年65歲以上老年人摔倒例數約為3000萬人,發生摔倒骨折的人數約為180萬人,醫院每年會收治大量因摔倒致傷的老齡患者,這給個人、家庭、社會、國家造成的人力、物力、財力損失不言而喻。 哈醫大一院骨科主任王文波教授指出預防或治療老年骨質疏鬆有以下方法: 第一是飲食治療:飲食治療的關鍵是合理安排飲食結構,進食足夠富含鈣質的食物,多吃富油脂的魚類、肉類和雞蛋;從食物或曬太陽中,吸取充足維生素D,有助於鈣質吸收;適量進食肉類(每天約四至六兩);每天進食1至2個含有豐富維生素C水果,有助骨骼健康;每天補充適量的維生素;減少用鹽量及減少吃腌制食物,可減少鈣質流失;還有,就是減少攝入富磷食物,如可口可樂。 第二是藥物治療:口服鈣劑、維生素D、降鈣素噴鼻等,鈣、維生素D都是維持骨骼健康的營養劑,如果已經確診骨質疏鬆症,這時雖然運動,也有補充鈣質和維生素D,但不足以防止骨質丟失和骨質疏鬆症,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積極的治療,以防止發生骨折,其缺點為需長期服用、某些藥物副作用較大。 第三是激素治療:嚴格地講,激素治療也屬於藥物治療,但有其特殊性。老年性骨質疏鬆治療所用的激素不同於常用的固醇類激素,而是性激素(如雄激素、雌激素)。性激素可刺激骨骼形成,減少骨質分解,達到治療骨質疏鬆的目的。對於女性絕經後產生的骨質疏鬆,性激素的治療更為重要和有效。 第四是物理治療:物理治療簡稱理療,是將電、光、聲等現代化理療儀器作用於人體及骨質之上,促進骨質的合成。主要包括超聲波、超短波、磁療、熱療等。 第五是體育治療:體育治療簡稱體療,是通過體育活動,調節全身代謝狀態,改善骨骼血液迴圈狀況,增加外力對骨質的剌激,從而緩解骨質疏鬆。有規律的鍛鍊或功能訓練能加強老人的協調能力,有效防止老人跌倒。科學研究證明,打太極拳是一種改善人的平衡能力避免摔倒的極好的活動。 另外,選擇鞋底有防滑坑紋的鞋,這在寒冷的北方尤為重要;外出行走時應注意路面交通情況,過馬路要走人行橫道;可以借助手杖輔助行走天氣不好,尤其下雪、下雨時應不要或減少外出。及早進行慢性疾病的治療康復及心理狀態的調整也有著重要的意義。(39健康網社區 ) 11/28/2011 0 Comments 打太極拳 站得穩 反應快 不易退化 可防止摔跤打太極拳不僅有益健康,也可增加下盤穩定度.減少失足跌倒的機率。林口長庚醫院一篇已被美國復健留學會「物理醫學與復健」雜誌接受的研究論文顯示,練習太極拳兩年以上的老人,大腿股四頭肌的肌力明顯增加,不易跌倒,因跌倒引起的併發症也相對減少。
這項從民國八十七年即展開的研究。分三組進行,第一組足二十名未曾練過大極拳的林口長庚志工,第二組是十八名練習大極拳約兩年的老人,第三組則是十八名練習大極拳約十年的老人。後兩組每天清晨都在台北市北區一所國小練習楊氏大極拳,風雨無阻。研究人員以電腦平衡測定儀定期測試他們的平衡度。 測試分張眼、閉眼、張眼且參考環境會動、張眼且地板會動、閉眼且地板會動、張眼且參考環境及地板均會動等六項指標。林口長庚復健科醫師林瀛洲表示,身體的平衡系統分別受到來自視覺、前庭感覺及身體本體感覺的影響,經測試發現,第一組的平衡感雖不差,但第二及第三組表現更好,顯示練過太極拳的老人平衡系統退化速度較慢身體穩定度也較好。 林瀛洲解釋,太極拳是種慢速度且講求規律性、協調性的運動,有助於延緩身體平衡系統老化:半蹲馬步可促進大腿股四頭肌的肌力;打拳時心神收斂、注意力集中,則可訓練出敏捷的反應,遇突發狀況時,立即做出反應。 值得一提的是,練大極拳永不嫌遲。不管是年輕小伙子或老人,只要練習超過兩年,平衡感即顯現出來。林瀛洲說,實驗組的所有老人中,每天至少練習二個小時,即使過年過節也未曾間斷,研究期間,除了平衡感增加,他們也很少生病,健康狀況良好。 【本報訊】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醫界已知道,老年人若經常站起來走動,他們摔傷造成髖骨骨析的機會就愈小;現在連國家衛生總署(NIH)都資助這類研究,探討中國古老運動太極拳是否能協助老人防止摔跤,紓解老化問題.並改善帕金森氏症老人身體狀況。 亞特蘭大文摩利大學史蒂芬.伍爾夫表示:「髖部骨折在老人死因中排名第七。因此,即使僅能把發生率降低百分之十。從經濟角度來看,一年即可省下十億美元。」 過去研究顯示,人極拳能使健康、硬朗的老年人摔跤危險減少近百分之五十。大極拳是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一套柔中帶剛、可快可慢的拳術,它能用來自衛,也能用來強身,它"亦能降低血壓、改善平衡、增進習拳者的舒適感。 現在,研究者也在觀察太極拳能否令虛弱的老者免於摔跤的危險。 另外,國家衛生線署(NIH)也贊助一項研究探討大極拳能否幫助帕金森氏症病人。帕金森氏症是一種腦部退化疾病,患者會出現顫抖、僵硬、動作遲緩等症狀。罹患者多是老年人。 美國老人病學會的艾瑞克.坦哥羅斯說:「我們希望年長者盡可能維持身體功能,不要失去大多的能力。太極拳是一種極佳的團體治療、團能靜坐以及團體運動。」不過.研究者表示.即使大極拳是最安全的運動之一.有興趣習拳者還是應該找尋專為老年設計的課程,並先與醫師討論再開始練拳。 11/27/2011 1 Comment 騎單車無助保骨 快走、慢跑才有效大家都知道運動可以防骨質疏鬆,不過前提是要做對運動,衛生署制定新版的「骨質疏鬆臨床治療指引」,
像是走路、爬樓梯或者是啞鈴操可以提升骨密度,但是游泳以及自行車等運動,則無法提升骨密度, 最主要的關鍵就是雙腳的負重力。 騎單車甩掉熱量,又可以增加肺活量,預防心血管疾病,但想靠這增加骨密度,可是白做工,游泳以及自行車運動,都無助改善骨密度。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楊榮森:「(自行車)活動的時候靠輪子在動,肌肉是有一個平衡的運動,但對骨骼的荷重,不像我們在走路、跑步的時候那麼大。」 想運動保骨最好是健走、爬樓梯、舉啞鈴,因為踩自行車車、游泳,雙腳都懸空,屬於非負重式運動,因此無法拉高骨質密度,而透過雙腳直接跟地面接觸時,則可以提供外來的壓力來對抗地面,才能訓練肌肉、骨骼,防止骨鬆。 醫師說每週快走4小時以上,可以降低髖部骨折風險達41%。楊榮森:「骨細胞接受(腳踏地)這樣力量的時候,傳到骨頭去的時候,它傳到骨頭去的時候,骨細胞就會活化起來,會製造很多骨基質,會讓我們腸子吸收更多鈣進來,結合起來製造更好骨骼。」 但醫師也提醒,「保密防跌」,因為一般來說運動平均可增加2%-5%的骨密度,快走比散步有效,慢跑可以增加腰椎、腳跟等部位骨質密度,但還是要依個人體能調整,以免保骨不成先掛病號。 |
Author老人樂園即時部落格 Archives
January 2017
CategoriesAll 中風復健 中風復健 保健方法 健口保健 樂齡新聞 老人商機 老人輔具 老年保健 老年健康 老年新聞 腳底按摩 銀髮族商機 防失智 防跌 高齡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