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詹建富/報導】
合腳防滑 勝過漂亮鞋面 有的兒女為表孝心,買雙新鞋給長輩穿,但老人家穿鞋,重點不在漂亮的鞋面,而應注意其鞋底。黃美涓強調,老人家選購鞋子有要領,因為有的老人家會有足趾外翻或扁平足的現象,因此必須以合腳為首要;其次是選擇具防滑的橡膠鞋底,捨棄真皮鞋底。另外,不要選綁鞋帶的鞋子,改選附有魔鬼氈的鞋子為宜,如此可減少因鞋帶鬆脫而絆倒自己的風險。 環境不佳或者視力退化 衛生署統計,年滿65歲以上老人,平均每10人就有3到4人有過跌倒經驗,跌倒是老人家發生事故傷害的第二大原因,輕者可能只是挫傷、瘀血,重者可能骨折、腦傷,甚至臥病不起。台大醫院北護分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黎家銘指出,老人跌倒的原因,大致可分為本身老化(或疾病)引起,或外在環境因素;由於老化致視力不清,走路被絆倒,也可能因骨骼關節退化,活動度變差,以致步態平衡不佳,若生病致身體虛弱,更可能發生跌倒意外;至於環境因素如地板濕滑、出現雜物,以及鞋子不具防滑功能等,也容易造成老人摔跤。 活動增加跌倒好發季節 黃美涓從臨床觀察,年節前後確實是老人跌跤的好發季節,主要是這段期間,家家都要除舊布新,忙著張羅採買年貨,或者下廚歡迎女兒、女婿回娘家,甚至出門串門子,這些都會提高老人的活動量,只要稍不小心,就難免出意外。特別是掃除過後,近年來不少家戶選擇拋光石英磚,地面容易有水漬而變得濕滑;或者地板打完蠟後,反而會較無摩擦力,老人如果不小心就會跌倒。同樣的,如果進出廚房而腳下有油漬,或者浴室有積水,都可能會有失足危險。 鋪小地毯反成危險地雷 有的家庭為了迎接新氣象,地面上多鋪了小地毯, 雖然增加喜氣,也有保暖效果,但如果老人家不習慣,或者小地毯沒有止滑效果,走在上面反而會變成增加跌倒機會的「地雷」。除了外在因素,黎家銘提醒,有的老人家迷信過年期間不要吃藥,或因看到兒孫回家團圓而心情太high,忘了用藥,以致血壓和血糖未獲控制,也容易會有頭暈眼花,因而增加跌倒的機會。 不能輕忽平地也會跌倒 值得一提的是,千萬別以為老人容易跌倒的地方是地面崎嶇處,黎家銘表示,該院曾針對萬華地區65歲以上老人進行社區健康篩檢,發現其中逾6成老人跌倒地點發生在戶外,而且又以走在平坦路面上跌倒最為常見。黎家銘表示,年後外出購物、串門子的機會也不少,老人若四處趴趴走,一旦閃神,一不小心就可能出意外。 開年跌跤兒孫跟著受苦 長庚醫院桃園分院院長黃美涓指出,往年農曆過年前後,都會有不慎滑跤、閃到腰或骨折的老人家來報到,嚴重的甚至需要住院治療。雖然平常日子老人家跌傷意外也不罕見,但若在過年前後發生意外事故,就會壞了興致。跌倒意外原因千奇百怪,也有攝護腺肥大的病人,半夜起床小便時,視線昏暗,要跨過廁所門檻卻不慎跌倒,造成骨折。 全文網址: 長輩防跌 放慢腳步選一雙好鞋 - 健康迎新春 - 健康話題 - udn健康醫藥
0 Comments
◎ 黃尚本 醫師 / 臺安醫院 - 腦、脊髓神經內科
台灣已走向高齡化社會,「抗老」成為熱門風潮,越來越多的人不但在體力、外型上想留住青春腳步,更期望大腦也能常保新鮮,擺脫老年失智的恐懼。 什麼叫做失智症 失智症(癡呆症)是因為腦細胞退化,造成記憶力及其它神經功能減退,程度嚴重到足以影響日常生活。 造成失智症最多的原因為阿茲海默症(毒性物質—類澱粉斑沉積於腦部,約50-60%),其次為血管性失智症(腦中風引起,約20%),混合性失智症(阿茲海默症合併腦中風,約10%)及其它疾病引起(如巴金森氏症、水腦症、梅毒、愛滋病、憂鬱症引起,約10%)。 失智症的機率 65歲以上人口約2.5~5%有失智症,因此估計台灣有五萬到十萬的失智人口。其盛行率隨著年齡增加,約每增加五歲即增加一倍,所以80歲以上的老年人約20%有失智症。 失智症的診斷
最重要是找出失智症的原因,以對症治療。 ◎阿茲海默症
治療的方法與中風相同,一是要控制中風的危險因子,如高血壓、糖尿病、心律不整等,二是服用抗血小板擬集藥物,如阿斯匹靈Aspirin等。 如何預防失智症 近來不少研究顯示,動脈硬化、高血壓、糖尿病等,都是失智症的危險因子。而且小中風也會使失智症的症狀加重。因此控制這些疾病、清淡飲食等,乃是預防之道。 多動腦、算術(如買東西、算錢),多作休閒活動(如打麻將),持愉悅心情,擴大社交網絡,多與親朋好友談天,遠離憂鬱症,使大腦永保活力。 我 不快樂,這或許是您常掛在嘴上的一句話,但是最近確實有許多老人真得不快樂了,產生輕生的念頭,因而造成了社會上一起又一起的老人自殺悲劇新聞。
精神科醫師指出因為老人退休後常自覺生活無目標,在心理上會有自悲的想法,再加上面臨生理機能的衰退,不知不覺就會產生所謂的憂鬱症。 事實上,我們的社會已經邁向高齡化,平時與老人的相處機會增加,對於他們的心情也應該多加體會,也要回頭想想自己也會年紀大,是不是從現在開始就要學習如何減輕壓力,消除緊張與焦慮,進一步讓生活的精神品質更優良。 光田醫院內科主任柯萬盛醫師即表示,任何人皆無法倖免緊張與焦慮的情緒,若是能減輕這兩種情緒,憂鬱症將不會來!以下提供紓解緊張的資訊,讓您輕鬆愉快到老。 緊張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環。每個人都有此經驗,而且每天受到些許的壓力並無大礙,相反地,適量的緊張使生活更有勁,至少比較不單調。有些人擅於調適生活壓力,有些人則頗受影響。 後者多是有野心、肯打拚的人,他們有A型的性格,而前者是比較懂得放鬆心情的人,屬於B型性格。 曾有研究指出,最常引起精神焦慮不安的原因是配偶及親人死亡,其次是離婚、婚姻不美滿及生病。一個人所受的剌激與打擊愈多,愈容易發病。 根據一位專家的說法,緊張與焦慮本身無害,可怕的是心理長期處於此種狀態所帶來的沮喪與痛苦,它可導致生理和心理上的疾病。 輕者包括疲勞、頭痛、胃灼熱、消化不良、失眠、甚至掉頭髮。重者可產生酸血症、背痛、癌症、局部性迴腸炎、憂鬱症、下痢、憩室炎、高血壓、陽萎、偏頭痛、胰臟毛病、潰瘍。 身體面臨高度緊張狀況時,其反應如下:消化作用停止、心跳加速、血壓上升及呼吸變快、貯存的脂肪及糖類被釋放出來、膽固醇量上升、血液組成改變以因應血液凝結之需(提防受傷的措施)。 在遠古時代,這些身體的變化幫助人類脫逃或抵禦。現今,人們已罕用這套反應。 長久處於緊張終將使身體疲乏、免疫系統衰弱、產生高血壓、高膽固醇,並引發頭痛、失眠、消化不良、憂鬱症等病。 下列幾點建議幫助你舒解緊張,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式: 1、運動可消除煩惱及控制緊張與焦慮的情緒。可以跑步、走路、打球等等。任何形式的運動都有益,但要能定時定量。一個月才運動一次,不會有效果的。 2、藥物治療能幫助心情放鬆及調適生活壓力。 3、多休息及睡眠充足。這可能不易辦到,因為緊張常使人難以入眠,儘管仍有些人利用睡眠逃避事實。睡眠愈少,情緒將愈緊繃,更有可能發病,因為免疫系統已變弱。 4、當面臨情緒緊張時,不妨作深呼吸,有助於舒解壓力。假日期間,可開車兜風或到海邊逛逛。儘量作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動,拋開工作的煩惱。 5、自己的嗜好是舒解心情的極佳方式。不妨花些錢和時間去作自己喜愛的事。 6、若自己無法處理緊張情緒,大可向專業人員求助,不必感到靦腆。 7、避免咖啡因、香煙、酒精、藥物。酒精、藥物可能提供暫時的解脫,但隔天緊張又來襲,而且這些物質本身也殘害健康。 因此,應該學習如何調適,而不是光靠逃避。在身心面臨緊張及焦慮的迫害時,很重要的一點是飲食正當。避開咖啡因及酒精,還需遠離糖、白麵粉製品、醃肉、辛辣刺激的調味料等。勿吃垃圾食物!正確的飲食將強化身體,使免疫系統及神經系統狀況佳。 |
Details
Author老人樂園即時部落格 Archives
January 2017
Categories
A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