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是第二顆心臟
腳是第二顆心臟
俗語云:「老從腳開始。」腳有兩項特點:
1.身體部位腳距離心臟最遠。
2.行走站立時,要承受全身的重量。
因為腳離心臟最遠,營養這部位的血管也最長,人老血管開始硬化,最長的血管也最先受到影響。且從清早到晚上,站、坐、行,腳都處於身體的最低位置,腳部的血液最難回到心臟,因為需要經過靜脈瓣(向心臟單方向開的),經肌肉壓縮,及右心房的負擔,把血液從一公尺多的腳部低處抽回來,對心臟功能而言是一項考驗。所以心臟機能退化,腳就開始腫了。等到血管硬化阻塞到「走幾分鐘就要坐下來休息」時,距發生心臟冠狀動脈嚴重阻塞已經為期不遠。
「腳是人的第二顆心臟」,王唯工先生的書:「氣的樂章」, 書中提及針灸小腿的足三里穴,能讓脾經、膽經、三焦經的氣血( 能量)增加,這三條經絡與人體免疫力有關。醫書上說: 人體有正氣(免疫力),邪氣(病毒、細菌)就難以干犯。 國外用幾千萬元的核磁共振儀(MRI) 看到針足三里穴能使頭部循環血量增加,中醫師靠把脈就知道了。人體的循環好,含氧量就足, 腦袋清醒。小姐們逛街走了很久,腳很痠時,快按摩此穴,能幫妳再逛三公里路,多shopping半小時。 這說明下盤若有力,能幫助心肺共振,腳確是人的第二顆心臟( 氣血能量加壓站)。
健走比慢跑好
健走比慢跑好,跑的動作對身體負荷比較重,膝蓋承受壓力較大。據說有人統計世界短跑名將的平均壽命只有38歲!為什麼? 心肺負荷過重乎?記得楊家老架太極拳第七代傳人─張璟程老師說過:很多號稱有氧的運動其實無氧!缺氧狀態對身體有傷害。高手練一趟太極拳,不喘、微汗,這才是有氧運動。
人的老化,由雙腿開始,鍛練雙腿可以預防衰老、促進健康、輕鬆減重。健走,比散步有效,比慢跑安全,現正風行很多國家,成為健身新風潮。最平凡的作為,常常有最不凡的效果。健走可以增加人體的心肺功能,解除緊張、控制體重等,最重要的是,健走讓人感覺很好。健走可增進身體所有部位的健康,比慢跑安全,比散步有效。
《走路!不要跑步》 (Walk, Don't Run)一書的作者史塔曼博士說:「健走是一項完美的運動。 」健走要求走路跨大步、速度敏捷、雙臂擺動、抬頭挺胸,比慢跑安全,也比散步有效。對於很少運動或30歲以上的人,貿然跑步,膝關節、肌腱等,很容易受傷。所以,德國體育運動學專家克勞思.柏斯說,健走比慢跑安全,比散步有效,使人健康並保持健康。健步走喚醒全身活力:
【健走的特質 】
健走除了要達到至少每週3 次、每次30分鐘以上的標準外,它比平常走路、散步或逛街,還多些運動的特質:
動的特質:步伐要跨大,跨步後腳跟先著地,再有意識地順序讓腳底、腳趾著地,接著再以腳趾用力蹬離地面。膝蓋最好微彎。一定要抬頭挺胸。雙臂要主動運動。擺動雙臂使下臂呈約 90 度,有節奏地擺到胯後,向上則擺到與肩同高。速度要求舒適而敏捷。運動醫學界認為無論男女,(220 -年齡)?(>75 ?80)%=個人每分鐘最佳的訓練脈搏率,例如30 歲的人脈搏應在143?150> 次/分之間,個人可依體重或健康狀況再行調整,慢性病患以減至 50 %為宜。
【健走可增進身體所有部位的】
或許還是有人會想「健走,算什麼運動?」。然而,走路在幾千年前就被醫學之父希波克拉提斯稱為「人類最好的醫藥」,並非毫無根據,已有許多研究證實,有規律的健走計劃,可增進身體所有部位的健康:或許還是有人會想「健走,算什麼運動?」。然而,走路在幾千年前就被醫學之父希波克拉提斯稱為「人類最好的醫藥」,並非毫無根據,已有許多研究證實,有規律的健走計劃,可增進身體所有部位的健康:頭腦促使腦部釋放腦內啡,( endophin),提升精神,使心情愉悅。
肺部增加最大通氣量、增強橫膈肌肉強度、緩和慢性肺氣腫和支氣管炎的症狀、減低對抽菸的渴望。背部健走時椎間盤承受壓力與站立時差不多,比較不會受傷,同時還能加強背肌以鞏固脊柱。
骨骼骨骼也需要運動,健走相當於對骨骼施予重量訓練,能讓身體多吸收鈣質,對抗骨質疏鬆。膝蓋和腳健走時關節部位承受壓力不大,又有強化肌肉的功效,當然有所助益。中度病患如果經常從事溫和的運動,比不運動的患者,少受疼痛煎熬。
心臟,走路降低血壓,減低阻塞動脈的脂肪量,降低休息時的脈搏數,促使心臟側枝血管更發達。
腸胃,幫助胃腸蠕動,減低食慾。故美國總統艾森豪的心臟外科主治醫生保羅說:鍛鍊雙腿肌肉是預防體力衰退的最佳方法,健走就是最理想、效果最大的運動。健走時,配合緩而深的呼吸、雙臂擺動、大跨步快速前進等,更可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健走的好處,可以歸納為塑身與健康兩方面。
【走出好身材 】
肥胖是百病之源。即使輕鬆地走,也能消耗平常10倍以上的脂肪。為了消除體內多餘的脂肪,在自然呼吸的情況下步行,讓心跳維持再最高心跳數的50?60%之間,就能提升有氧運動的效能。健走有效消耗身體熱量,時速(km/hr)消耗 300 卡所需時間(min)每分鐘消耗熱量(卡 ),多走路,多用雙腳,腦力、體力都會更好。身體下半身包括背、腰、臀、大腿、小腿等肌群,都與大腦、脊髓、神經互通訊息,且與腦幹有密切相關。 健走這「藥方」,如果每天服用,可以減少20%罹患乳癌、 30 %得心臟病、 50%罹患糖尿病的機會,而且幫助你活得健康、活得長壽。
【遠離乳癌威脅】
據美國和《護理健康研究》(Nurse's Health Study)一項長達20年的統計研究指出,一週運動7 小時上,可以降低20%的乳癌罹患率,而最理想的運動就是健走。
【預防心臟病】
據《新英格蘭醫學期刊》報導,一週健走 3 小時以上,可降低35?40%罹患心臟病的風險;美國醫學學會也肯定,每天健走30分鐘,可維持心肺功能的健康狀況。即使沒法每天空出一段時間健走,利用短時間走路累積也可有一定成效。
【走離老年痴呆】
一邊健走一邊配合呼吸,可以獲得全身血液活絡與腦循環順暢的雙重效果,腦血管重返強韌,自然就能預防健忘與痴呆。
【健走能降血壓】
步行可以減少荷爾蒙分泌(因荷爾蒙促使血壓上升),因而減少血壓上升的機會;其二是步行會增加牛膽酸的分泌,而牛膽酸具有降低血壓的作用。為了安全起見,高血壓患者應先跟醫師溝通了解身體所能負荷的狀況,從散步開始,逐步進展到健走,但每次還是要持續30分鐘以上。
【預防動脈硬化】
血液中膽固醇量過多,會逐漸滲入血管壁,動脈因此變硬變脆變狹窄,容易誘發心肌梗塞、腦梗塞等病變。持續20分鐘以上的健走,有助分解燃燒體內中性脂肪,增加HDL的量。
【預防治療糖尿病】
美國《護理健康研究》刊載,一天輕快健走 1小時,對第二型糖尿病,有50%的預防效果。糖尿病患者特別要注意配速,同時最好隨身攜帶點心,補充能量防止低血糖。
【健走避免脂肪肝】
研究人員發現,常走路的人血液循環較好,血可以流到聚集在肝臟的眾多微血管末端,肝的代謝功能就好。
【走出好骨質】
預防骨質疏鬆症其實不難,除了多攝取含鈣食物外,運動不可減,健走更理想。需持續的走,朝每天一萬步的目標邁進。
【改善腰、肩、頭部疼痛】
如果駝背或姿勢不良,僧帽肌的負擔過重,肩膀就容易僵硬痠痛。最有效治療的方式就是健走,因為健走必須抬頭挺胸、雙臂大幅擺動、大跨步前進,自然拉直背肌與僧帽肌。
【消除壓力,幫助睡眠、紓解憂鬱】
多用雙腳,能改善體內自律神經的操控狀態,讓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切換更靈活,有助於消除壓力,更容易入眠。除此之外,這項運動的附加價值:增進自尊、自信與樂觀。不過,有心臟病、氣喘或是心肺功能不佳的患者,健走時必須特別注意身體狀況,一感到不舒服就要停止,膝關節較弱容易痠痛的人,也不宜快走,不妨調整運動量,慢慢走、走久些,也是理想的。
俗語云:「老從腳開始。」腳有兩項特點:
1.身體部位腳距離心臟最遠。
2.行走站立時,要承受全身的重量。
因為腳離心臟最遠,營養這部位的血管也最長,人老血管開始硬化,最長的血管也最先受到影響。且從清早到晚上,站、坐、行,腳都處於身體的最低位置,腳部的血液最難回到心臟,因為需要經過靜脈瓣(向心臟單方向開的),經肌肉壓縮,及右心房的負擔,把血液從一公尺多的腳部低處抽回來,對心臟功能而言是一項考驗。所以心臟機能退化,腳就開始腫了。等到血管硬化阻塞到「走幾分鐘就要坐下來休息」時,距發生心臟冠狀動脈嚴重阻塞已經為期不遠。
「腳是人的第二顆心臟」,王唯工先生的書:「氣的樂章」, 書中提及針灸小腿的足三里穴,能讓脾經、膽經、三焦經的氣血( 能量)增加,這三條經絡與人體免疫力有關。醫書上說: 人體有正氣(免疫力),邪氣(病毒、細菌)就難以干犯。 國外用幾千萬元的核磁共振儀(MRI) 看到針足三里穴能使頭部循環血量增加,中醫師靠把脈就知道了。人體的循環好,含氧量就足, 腦袋清醒。小姐們逛街走了很久,腳很痠時,快按摩此穴,能幫妳再逛三公里路,多shopping半小時。 這說明下盤若有力,能幫助心肺共振,腳確是人的第二顆心臟( 氣血能量加壓站)。
健走比慢跑好
健走比慢跑好,跑的動作對身體負荷比較重,膝蓋承受壓力較大。據說有人統計世界短跑名將的平均壽命只有38歲!為什麼? 心肺負荷過重乎?記得楊家老架太極拳第七代傳人─張璟程老師說過:很多號稱有氧的運動其實無氧!缺氧狀態對身體有傷害。高手練一趟太極拳,不喘、微汗,這才是有氧運動。
人的老化,由雙腿開始,鍛練雙腿可以預防衰老、促進健康、輕鬆減重。健走,比散步有效,比慢跑安全,現正風行很多國家,成為健身新風潮。最平凡的作為,常常有最不凡的效果。健走可以增加人體的心肺功能,解除緊張、控制體重等,最重要的是,健走讓人感覺很好。健走可增進身體所有部位的健康,比慢跑安全,比散步有效。
《走路!不要跑步》 (Walk, Don't Run)一書的作者史塔曼博士說:「健走是一項完美的運動。 」健走要求走路跨大步、速度敏捷、雙臂擺動、抬頭挺胸,比慢跑安全,也比散步有效。對於很少運動或30歲以上的人,貿然跑步,膝關節、肌腱等,很容易受傷。所以,德國體育運動學專家克勞思.柏斯說,健走比慢跑安全,比散步有效,使人健康並保持健康。健步走喚醒全身活力:
【健走的特質 】
健走除了要達到至少每週3 次、每次30分鐘以上的標準外,它比平常走路、散步或逛街,還多些運動的特質:
動的特質:步伐要跨大,跨步後腳跟先著地,再有意識地順序讓腳底、腳趾著地,接著再以腳趾用力蹬離地面。膝蓋最好微彎。一定要抬頭挺胸。雙臂要主動運動。擺動雙臂使下臂呈約 90 度,有節奏地擺到胯後,向上則擺到與肩同高。速度要求舒適而敏捷。運動醫學界認為無論男女,(220 -年齡)?(>75 ?80)%=個人每分鐘最佳的訓練脈搏率,例如30 歲的人脈搏應在143?150> 次/分之間,個人可依體重或健康狀況再行調整,慢性病患以減至 50 %為宜。
【健走可增進身體所有部位的】
或許還是有人會想「健走,算什麼運動?」。然而,走路在幾千年前就被醫學之父希波克拉提斯稱為「人類最好的醫藥」,並非毫無根據,已有許多研究證實,有規律的健走計劃,可增進身體所有部位的健康:或許還是有人會想「健走,算什麼運動?」。然而,走路在幾千年前就被醫學之父希波克拉提斯稱為「人類最好的醫藥」,並非毫無根據,已有許多研究證實,有規律的健走計劃,可增進身體所有部位的健康:頭腦促使腦部釋放腦內啡,( endophin),提升精神,使心情愉悅。
肺部增加最大通氣量、增強橫膈肌肉強度、緩和慢性肺氣腫和支氣管炎的症狀、減低對抽菸的渴望。背部健走時椎間盤承受壓力與站立時差不多,比較不會受傷,同時還能加強背肌以鞏固脊柱。
骨骼骨骼也需要運動,健走相當於對骨骼施予重量訓練,能讓身體多吸收鈣質,對抗骨質疏鬆。膝蓋和腳健走時關節部位承受壓力不大,又有強化肌肉的功效,當然有所助益。中度病患如果經常從事溫和的運動,比不運動的患者,少受疼痛煎熬。
心臟,走路降低血壓,減低阻塞動脈的脂肪量,降低休息時的脈搏數,促使心臟側枝血管更發達。
腸胃,幫助胃腸蠕動,減低食慾。故美國總統艾森豪的心臟外科主治醫生保羅說:鍛鍊雙腿肌肉是預防體力衰退的最佳方法,健走就是最理想、效果最大的運動。健走時,配合緩而深的呼吸、雙臂擺動、大跨步快速前進等,更可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健走的好處,可以歸納為塑身與健康兩方面。
【走出好身材 】
肥胖是百病之源。即使輕鬆地走,也能消耗平常10倍以上的脂肪。為了消除體內多餘的脂肪,在自然呼吸的情況下步行,讓心跳維持再最高心跳數的50?60%之間,就能提升有氧運動的效能。健走有效消耗身體熱量,時速(km/hr)消耗 300 卡所需時間(min)每分鐘消耗熱量(卡 ),多走路,多用雙腳,腦力、體力都會更好。身體下半身包括背、腰、臀、大腿、小腿等肌群,都與大腦、脊髓、神經互通訊息,且與腦幹有密切相關。 健走這「藥方」,如果每天服用,可以減少20%罹患乳癌、 30 %得心臟病、 50%罹患糖尿病的機會,而且幫助你活得健康、活得長壽。
【遠離乳癌威脅】
據美國和《護理健康研究》(Nurse's Health Study)一項長達20年的統計研究指出,一週運動7 小時上,可以降低20%的乳癌罹患率,而最理想的運動就是健走。
【預防心臟病】
據《新英格蘭醫學期刊》報導,一週健走 3 小時以上,可降低35?40%罹患心臟病的風險;美國醫學學會也肯定,每天健走30分鐘,可維持心肺功能的健康狀況。即使沒法每天空出一段時間健走,利用短時間走路累積也可有一定成效。
【走離老年痴呆】
一邊健走一邊配合呼吸,可以獲得全身血液活絡與腦循環順暢的雙重效果,腦血管重返強韌,自然就能預防健忘與痴呆。
【健走能降血壓】
步行可以減少荷爾蒙分泌(因荷爾蒙促使血壓上升),因而減少血壓上升的機會;其二是步行會增加牛膽酸的分泌,而牛膽酸具有降低血壓的作用。為了安全起見,高血壓患者應先跟醫師溝通了解身體所能負荷的狀況,從散步開始,逐步進展到健走,但每次還是要持續30分鐘以上。
【預防動脈硬化】
血液中膽固醇量過多,會逐漸滲入血管壁,動脈因此變硬變脆變狹窄,容易誘發心肌梗塞、腦梗塞等病變。持續20分鐘以上的健走,有助分解燃燒體內中性脂肪,增加HDL的量。
【預防治療糖尿病】
美國《護理健康研究》刊載,一天輕快健走 1小時,對第二型糖尿病,有50%的預防效果。糖尿病患者特別要注意配速,同時最好隨身攜帶點心,補充能量防止低血糖。
【健走避免脂肪肝】
研究人員發現,常走路的人血液循環較好,血可以流到聚集在肝臟的眾多微血管末端,肝的代謝功能就好。
【走出好骨質】
預防骨質疏鬆症其實不難,除了多攝取含鈣食物外,運動不可減,健走更理想。需持續的走,朝每天一萬步的目標邁進。
【改善腰、肩、頭部疼痛】
如果駝背或姿勢不良,僧帽肌的負擔過重,肩膀就容易僵硬痠痛。最有效治療的方式就是健走,因為健走必須抬頭挺胸、雙臂大幅擺動、大跨步前進,自然拉直背肌與僧帽肌。
【消除壓力,幫助睡眠、紓解憂鬱】
多用雙腳,能改善體內自律神經的操控狀態,讓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切換更靈活,有助於消除壓力,更容易入眠。除此之外,這項運動的附加價值:增進自尊、自信與樂觀。不過,有心臟病、氣喘或是心肺功能不佳的患者,健走時必須特別注意身體狀況,一感到不舒服就要停止,膝關節較弱容易痠痛的人,也不宜快走,不妨調整運動量,慢慢走、走久些,也是理想的。